非遗潮玩热销市场、国潮服饰引领风尚、国货潮牌亮点纷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一系列国货潮品不但更好满足了国内市场高品质、个性化消费需求,也为海外市场注入中国力量。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等要求,为国产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品牌以文化为产品赋能。《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但面对广阔的市场,不少国产品牌仍存在设计同质化、合作壁垒多、爆款周期短、品牌建设弱等问题,还需在文化挖掘、产品质量和资源合作等方面多下功夫。
“潮”的本质是守正创新,文化创新力是潮品的核心。当前,市面上泛滥着一些“伪潮品”,贴上龙凤纹样、京剧脸谱佯装有文化,联名非遗代表性项目、地方文旅只是套层外皮,既损害了国货潮品的市场形象,也破坏了文化创新的健康环境。相较于一般产品,潮品所蕴含的人文底蕴、美学价值、精神共鸣,凝聚着文化挖掘、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智慧与心血,让作为载体的产品更具吸引力和价值感。比如,有的服装品牌通过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研究团队合作等方式,结合市场需求对非遗、文物等元素进行重构,既让文化与产品因创新而共生,也为品牌增添了活力。
畅销不能靠噱头,潮品必须是“硬货”。小到玩具、大到汽车,不少国产品牌在文化设计方面颇具匠心,但也有些企业一味跟风、追求热度,推出一系列“限量款”“定制款”进行炒作。若是在打造潮品的过程中忽略产品本身的品质,让潮品成了“水货”,无异于舍本逐末。为此,必须扎扎实实以产品质量为根本,结合产品实际功能融入文化元素,强化品牌引领力。
市场总有潮涨潮落,合作更能迎潮而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品牌要不断开拓市场空间,只有辨识度强、附加值高的国货潮品,才能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此,既需精准把握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差异,也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情况,在理性寻求增量的同时联手共赢。比如,国产品牌可在承接潮品海外订单的基础上,以授权合作等方式长远布局跨国文化IP,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再如,日前中免集团与多家国潮品牌签约合作,依托全球渠道网络、供应链管理等资源,为国产品牌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只靠个别潮品的一时火爆,难以形成长久的品牌口碑。在文化根脉上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以文化创新力让国货潮品“独占潮头”。坚守文化价值、长期主义和产品品质,定会有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