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陈成志
说到“晾晒”,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晒秋”。但在中国海带之乡——连江,每年4月至6月份是海带收割和晾晒的季节,也形成了连江每年春季独有的景观:“晒春”。连日来,连江海带养殖户们在田野里和大海边晾晒海带,晒出了春日好图景。

连江养殖户趁着晴好天气晾晒海带 王志/摄
“天气是晾晒的关键,连续三天的晴好天气才能保证海带品质。”筱埕镇蛤沙村村民郑自良边整理海带边介绍。采用传统的“插竿悬绳日晒”法,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确保海带洁净完整。
为何要晾晒海带?据悉,作为市面上常见的海带类型之一,干海带一般通过自然晒干的方式制成,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海带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同时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
“我们选择用‘插竿悬绳日晒’这一方式来晾晒海带,不仅能节省时间和人力,还能确保晾晒出的海带洁净无沙、叶块完整、质量上乘。”郑自良表示,自晾晒海带开始,已有不少外地客商前来采购。
在官坞村,另一种“晒春”方式同样壮观——数百亩空地上铺满厚实的长条海带,山坡、房前屋后处处可见。“这些海带将加工成海产饲料,每公斤能卖3.6元。”养殖户刁坤算了一笔账:7斤鲜海带晒1斤干货,亩产可达3~4吨。

在筱埕镇官坞村,养殖户正在摊晒海带 连融媒供图
从简单的晾晒到全产业链发展,连江海带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当地政府搭桥,促成官坞海产、亿达食品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在育苗、养殖、深加工等环节持续创新。
从“小海带”到大产业的转变,并非只依靠晾晒海带这一初级加工形式。近年来,在连江县委县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亿达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专家院士携手,在育苗、养殖、加工等多环节达成合作,助力连江海带向高附加值、绿色化方向升级,走上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形成具备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大产业。如今,“全国每3片海带就有2片来自连江”的产业奇迹,让连江海带不仅登上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更成为优质的碳汇资产。
据统计,2024年连江海带养殖面积达11.3万亩,海带干品产量达360274吨,今年海带养殖面积与去年相当,约11.35万亩。
编辑: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