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时间: 2025-04-16 15:45:00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服务消费同比增长5.3%。尽管面临发展压力,但我国一季度制造业和服务业依然保持较好增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劳动者的生产价值和服务价值日趋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更好应对挑战和压力,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需要加快将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上日程。

我国拥有制造业工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庞大等优势,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是服务业大国,服务业业态日益丰富,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为深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创造了条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顺势而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部分地区已开始进行改革探索。前不久,广东省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强,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计划到2027年,累计培育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要重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两业融合衍生的新业态发展。同时,以数字消费场景的创新应用为基础,持续强化政策保障,鼓励数字消费不断扩容提质。

把握当前数字化、融合化、场景化的技术变革趋势,推动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升级,还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推动企业供应链整合重构,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强其服务能力。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和金融服务。这就需要紧扣市场技术需求、管理需求和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以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金融服务支撑,助力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

还应当看到,两业融合并非局限于单一制造业或服务业部门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涉及不同产业资源要素的重组、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和业态的重塑,并且在融合的过程中衍生出全新的业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融合创新实践的触发点。

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计划时,不妨将重点放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上,持续完善相关产业体系和生态,从而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