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是努力的理由。特别是在学习的起始环节,兴趣是开启内动力的重要因素。”
在青岛中学校长汪正贵心中,学生热爱学习、喜欢某一门学科、喜欢老师、热爱学校,这些是开启内动力的重要一环。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在这样的理念之下,一所与众不同的“有魔法”的学校于2017年在青岛拔地而起,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七年“亮剑”,青岛中学从优秀到卓越,关注现在,更追问未来,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青中学子们更收获满满,不仅仅是摘金夺银、走向名校,而是能在开放、包容、多元的青中文化烙印中快乐成长,带着“诚信、感恩、爱”的青中品格自信地开启下一个人生的重要历程。
砥砺耕耘结硕果,弦歌不绝奏华章。七年教育向往,唤醒灵魂陪伴成长,青岛中学将学生对于未来的愿景译为真实的成长,铺设适合每位学子圆梦的新路径。

课程的力量
青岛中学是中国K12课程先行者,自2017年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芯、国际化”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汪正贵校长解读,“青岛中学是一所中国式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中国心,世界眼’的社会栋梁,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青岛中学不是一所国际学校,而是是一所国际化学校,不是照搬国际课程,而是深度融合国外课程精髓,构建‘中国芯·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青岛中学的课程具备丰富性、选择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加以整合,以丰富学生体验,培养学科兴趣,为学生之后明确课程选择以及人生方向奠定基础。学校开设了177门分层分类学科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充分选择中发现并唤醒自己的潜能。为此,学校特意聘请了多个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课程。例如,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博士生导师王昆扬教授、张英伯教授担任青岛中学全职数学教师,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大学课程,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
综合性是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青岛中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跨学科综合,小学的主题融合课程,初中的科学与人文综合课程,都在研发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把打碎的“镜子”重新拼凑起来,让学生整体地感悟和认知世界。在青岛中学的课程博物馆里,展示着《摄影表达》课的学生作品。这是一门创意摄影表达课程,学生们模仿蒙娜丽莎等世界名画中的人物,然后进行创意摄影,从而学会布景、布光、影棚拍摄等摄影中的众多环节。这门课不仅是摄影课,也是绘画理解与表达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


将学习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这种对课程实践性的重视,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而青岛中学早已实践运用地炉火纯青。学生们的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教学中,还延伸在多样的学科活动里。学校每年举办学习产品博览会,将作业作品化,将学习成果化,这些成果还是可以进行交易的。
“从艺体技的自主选课、到班级大大小小的选举、决策,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计划、推动、实施。我们真正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去体验,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每一天的课堂、每一次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而是老师通过设计,让我们去探索,求知,让我们体味学习的快乐,知识就这样以平和而亲近的姿态接近我们,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或许会忘记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却不会忘记高中三年在青岛中学的课程中,我们用阅读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厚重,用阅读构造理性的思想价值体系,用阅读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在这里,我们变得强大而平和。”学在青中,未来可期,学校特色的课程架构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得到描摹与印证。
竞赛的品牌
“来到青岛中学,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说这话的是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青岛中学毕业生万马宇轩。“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我非常庆幸我选择了青岛中学,是学校给我们配备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发展之路。”去年获得物理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银牌的于秋雨同学这么说。
他们都是青岛中学竞赛培养的受益者,也是学校强大的竞赛实力的代言人。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预赛)山东赛区获奖名单上,青岛中学2人入选。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赛区)复赛中,青岛中学的王嘉木、高琪超、陈子如获得一等奖。

近年来,在全国与省级五大学科竞赛中,青岛中学喜报频传,竞赛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金牌学校、青岛市强基计划物理基地校等。能够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各学科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落实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青岛中学搭建了一贯制培养通道,从初中开始就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信息学五个学科上设置了高阶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及早确定方向,初升高直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九年级开始,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五大学科均设有竞赛课程。竞赛内容的拓展直接融入到学科课程中,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选课,完全不耽误准备高考。竞赛不只是为了拿奖,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竞赛经历的学生在高考中往往更有后劲。
青岛中学配备了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培养。团队中既有经验丰富、成绩卓越的金牌教练,也有当年通过竞赛进入名校的青年老师,还有清北博士、中科院博士后等坚强后盾。在竞赛的过程中,学校和教练提供的分层教学,给予他们更为个性化的帮助和方向性的指引,使他们能够在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中有所深入、有所发挥,真正释放内心的热爱、施展自己的独特才华。

今年新学期开学之初,暑期科创及人工智能类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情况陆续公布,青岛中学在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赛事总决赛)中捷报频传,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再次呈交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把孩子放在心上”,青岛中学校坚持推进科技教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了涵盖劳动技能、传统与现代技术、前沿科技与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创与技术教育课程,为每一个有科创梦想的孩子,搭建启智未来、展翅翱翔的舞台。
多元的未来
“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显自我优势,焕发自身潜能,以自身的优势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国际部2024届毕业生们的优秀表现,为写在青中办学大纲里的这句话做了最生动的注释。青岛中学国际部自成立以来,四届毕业生130人共获得offer超过500封。
斯坦福、康奈尔、加州伯克利、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罗德岛、伦艺……从英美澳加到香港新加坡,从顶尖综合研究型大学到卓越艺术设计类院校,截至目前,2025届64名毕业生已斩获近350封世界名校录取,其中申请英国方向33名毕业生20人斩获G5;申请美国方向的37名学生20人斩获TOP30, 32人斩获TOP40。录取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经济学、金融会计、心理学、传媒、艺术设计等众多学科领域与跨学科综合性专业。


在国际高等教育录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际部学生依旧战胜挑战取得这些骄人成绩,背后是自身对于目标的热烈渴望,更是学校的课程教学给予的坚定支持。
青中国际部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大学教授、奥赛金牌教练、深耕国际教育多年的教师、拥有丰富教育经历的外教,他们共同形成相得益彰的教育合力,着眼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国际、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平台“大放光彩”。

国际升学指导中心专家陪伴学生整个高中生涯,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海外大学咨询和申请服务,根据每个学生特质定制个性化的升学策略:从筛选优势科目的选课指导,面向职业发展的智能测试,再到理想学校和专业的全方位背景检索,个性化文书、高质量推荐信、模拟面试的准备……专业的升学指导铺就了高中四年学习生活的科学化进阶之路,让学生申请之旅步步为“赢”。对于想“爬藤校冲牛剑”的优秀学生,国际部通过“英才计划”“青岛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共同培养计划”等多种方案,定制咨询、定制课程、定制面试辅导……为他们匹配最佳资源,全程护卫他们冲顶成功。
青中国际部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A-Level、AP、IBDP三大国际课程方向。构建了七大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设置相应学科课程。同时,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学生可以在自己适合领域充分“汲取养分”。此外,秉持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已经开设国内高考和国际AP、A-Level、IB课程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DSE(香港)课程,以满足有意向前往香港求学的学生需求,打通香港留学直通车,这一举措也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青岛中学一直致力探索教育本质、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帮助学生点燃希望、成就思想、拓展认知边界,成长为具备中国胸怀、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正如在青中度过七年时光的黄冠翔同学所说:“数学的种子在青中发芽,也将会在剑桥继续生长,我希望有一天,它能长成一棵大“数”,成为对于社会有用的栋梁!”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