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智慧的灯塔,是心灵的港湾,更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未见世界时,书籍是世界的外延;见过世界后,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脚。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阅读精神,宣扬灯塔文化,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组织学校将书香课堂"搬"进灯塔,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特色活动,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感悟精神。

小青岛灯塔读书日活动现场(周靖然摄)
“新一辈的我们,接过光的火炬,为百年灯塔献诗”
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弘扬劳模精神、普及航海知识,云头崮小学师生代表走进青岛航标处团岛灯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向海 书香筑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赠画仪式、经典诵读、劳模故事会、灯塔实地探访等环节,学生们在书香与海风的交融中,深刻感受航海保障事业的伟大与坚守。
活动伊始,云头崮小学师生向全国劳动模范及团岛灯塔现任灯塔长赠送了由学生亲手绘制的海洋主题画作。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描绘了孩子们心中的灯塔、航标与碧海蓝天,承载着对航海保障工作者的真挚敬意。带队老师表示:“希望这些画作能成为连接校园与航保事业的纽带,让‘燃烧自己 照亮航程’的航标精神扎根学生心田。”

云头崮小学“我为百年灯塔献诗”朗诵2(周靖然摄)
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为百年灯塔献诗"主题朗诵会将活动推向高潮。老师学生们铿锵有力的诗句配合着阵阵海风,用饱含深情的朗诵致敬这座百年灯塔。此次朗诵的诗歌大多是师生们的原创作品,在活动筹备阶段,学生们通过查阅灯塔历史资料、采访灯塔工作人员等方式创作诗歌。这些作品虽然稚嫩,但字字饱含真情。团岛灯塔现任灯塔长胡中石也向学生们分享了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写的“灯塔散文”,这篇作品记录了老一代灯塔守护者在惊涛骇浪中坚守岗位的动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航标人对航保事业的无限热爱。

青岛航标处第一灯塔长武丁分享灯塔诗集(周靖然摄)
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为师生动情讲述了自己数十年来守护灯塔的感人经历。从狂风暴雨中的紧急检修到孤独岁月里的执着坚守,劳模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人在灯亮”的灯塔精神。“每一盏灯都是船员回家的眼睛”,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场学生。
最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师生们实地参观团岛灯塔。通过讲解,学生们了解到灯塔的构造原理、导航功能及现代化航标技术的发展历程。登上灯塔远眺碧波万顷,孩子们惊叹于科技与自然的交融,更深刻体会到航标人“默默奉献、护航平安”的责任担当。
“让知识如灯塔般照亮无声的世界,愿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束光的相遇”

青岛市中心聋校学生分享灯塔诗集(周靖然摄)
4月,春日的海风轻抚着小青岛灯塔的百年砖石。在这座见证了无数航程的灯塔下,一场特殊的读书会正温暖上演——青岛航标处第一灯塔长与青岛市中心聋校的孩子们以书为媒,以诗为桥,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坚守、光明与希望的对话。这场名为"守望灯塔的诗人"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世界读书日的献礼,更是一次跨越声音障碍的心灵共鸣。
活动在孩子们领取特制灯塔明信片的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小青岛灯塔现任灯塔长高赫通过精心准备的灯塔模型,用手语配合图示,向学生们生动讲解灯塔的构造与航海保障功能。"这是透镜,它能将微小的光源放大成指引方向的明灯",高赫缓慢而清晰地比划着,孩子们专注的目光随着他的手指在模型上流连。

青岛航标处第一灯塔长学习手语(周靖然摄)
诵读环节成为整场活动最动人的篇章。四位灯塔守护者与四位聋校学生交替登台,分享他们心中的"灯塔记忆"。其中,学生谭婷予分享了对于《世界尽头的灯塔》一书的读后感,她说“那些关于守塔人的故事,最让我动容。他们常年与孤独相伴,面对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从未放弃,始终地守护着灯塔的光芒,为过往的船保驾护航。在漫长的黑夜里,他们就是那温暖而坚定的希望之光。”随后,聋校学生现场教授灯塔长们用手语表达诗歌《灯塔》,当"光明""守护""永恒"这些词汇通过指尖流畅呈现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种特殊的"双语朗诵",让文字超越了声音的界限。
活动尾声,全体人员共同登上小青岛灯塔。孩子们用手触摸着历经风霜的牛眼灯器,透过望远镜眺望远方海平面。青岛市中心聋校教师吴丽感慨道:"今天,孩子们'听'到了比海浪更动人的故事,'说'出了比语言更丰富的心声。"青岛航标处党委副书记孙进磊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光明既能指引航程,也能照亮心灵。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融合活动,让航标精神温暖更多特殊群体。"
(通讯员/杨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