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蔡滢 通讯员 许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3月4日至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下简称“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根据2025年全国两会发布的信息内容,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文化强省建设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和未来规划,作为中国经济强省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未来将在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样板”。
浙江省委党校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干部培训基地,对于浙江省在两会期间展现的战略定位有着深刻解读。潮新闻特邀浙江省委党校教授,为广大读者权威解析两会精神,深入剖析浙江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专家简介:
高孟然,北京大学博士,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项工程”为引领,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面向未来,浙江将如何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中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根基?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高孟然。
潮新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浙江应该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
高孟然: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做出全面部署。实施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以来,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续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浙江等文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在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的历史节点,浙江省委于今年2月召开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锚定“五个新高地”战略目标,以3个“文化+”改革创新举措、7方面重点工作,奏响了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的最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应采取务实举措把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以溯源铸魂夯实文化强省的思想根基。浙江要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擦亮“循迹溯源”研究品牌,完善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机制,系统推进理论研究、传播普及、实践转化一体化,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萌发脉络和实践价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以守正创新激活文化传承的时代基因。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万年浙江”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浙江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内在动力。未来,一方面应聚焦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进一步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在赓续历史文脉上实现新提升。另一方面,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大力构建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和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上实现新提升。
三是以兴业惠民绘就精神共富的壮美画卷。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下一步,浙江需紧扣以人为本、文化惠民这个文化的根本目的,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优文化“蛋糕”,突出“乡村文化”,坚持“优质共享”,追求“好用管用”,持续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的精准直达。同时,扎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浙江特色文旅精品爆款,打响“乡村旅游看浙江”品牌,探索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培育文旅消费品牌,使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省的大产业,更好地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四是以开放包容塑造文明对话的浙江标识。从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现象级“爆款”到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第二届良渚论坛的成功举办,浙江已经搭建起文明交流的世界级平台。接下来,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交流传播,进一步擦亮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金字招牌”,扩大“良渚论坛”国际影响,迭代新型传播平台,打造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彰显浙江作为“重要窗口”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着力将浙江打造为文化人才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创新发展之地,通过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杰行动”、青年文化人才“文新行动”、人才生态涵养“文优行动”,持续涵养最优文化生态,锻造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潮新闻: 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未来,浙江应如何在保护好、传承好宝贵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高孟然:浙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是当之无愧的“遗产大省”,至今全省拥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3943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总数均居全国首位。在赓续历史文脉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浙江而言尤为重要。在今年的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上,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被列为“五个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之一,标志着浙江正以系统思维破解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课题。
首先要夯实根基,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考古研究。推进浙江考古“启明星”计划,持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群金名片,打造“大系”文化项目标识,建立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体系。实施非遗传承薪火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迭代“非遗双创服务平台+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机制,打响“浙派非遗茶生活”等品牌。
其次要古韵焕新,深化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一是要走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之路,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大省的优势,使科技赋能成为文化创新的核心引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赋能,形成“技术研发-内容创作-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如浙江正着手以数字化手段绘制省域文化基因图谱,推出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打造全民共享共用的文化基因库,为创新更有地域特色、更有市场需求的节目提供内容参考。二是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造更多文旅“爆款”产品,不断擦亮“浙产好剧”“浙里大戏”文化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在不断融入当代元素中繁荣发展。三是要支持优秀文化走出去,推动国潮精品、影视出版、文创动漫等优质产品出海,借助良渚论坛、丝绸之路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海外巡展等载体,更好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潮新闻: 接下来,浙江应如何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现代传播手段,讲好浙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高孟然:近年来,浙产文艺精品文化产品的标识度、影响力都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少作品叫好又叫座。同时,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良渚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重大平台为浙江持续聚焦世界目光,作为“重要窗口”,浙江在对外传播中资源丰富、使命重大。2024年5月31日,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在杭州挂牌成立,标志着浙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上,省委明确提出要建成“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作答时代新课题。
一是要精准谋划,促进优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出圈,首发3天内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份,发售后一个月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份,打破多项纪录,让全世界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类似爆款的出现并非“撞大运”,而是努力耕耘、精心谋划的结果。应以重大题材规划为引领,深入推进新时代文艺精品攀峰行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聚力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提升之江文化产业带能级,建设横店国际影视文化创新中心,构建“一核两带五区”生态式超级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二是要以“文化+”融合激发创新动能。“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正在重塑文化发展范式。在“文化+科技”方面,我省自2020年以来,已经在文化科技领域部署实施了23项“尖兵”和“领雁”项目,支持企业等攻关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接下来应集中资源解决文化科技关键共性难题,建立“平台+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文化+旅游”方面,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努力让入境游客“来得多”“玩得好”,实施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一件事”改革,让外籍游客便利出游,结合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和高品质的演出赛事,持续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在“文化+民生”方面,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通过持续完善“文化特派员”制度和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使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三是要构建最优人才生态,促进文化繁荣。优秀的文化人才是讲好浙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关键支撑。今年,省里提出要涵养文化人才最优生态,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杰行动”、青年文化人才“文新行动”、人才生态涵养“文优行动”,并要将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中青年人才入选比例逐步提高至80%,相关举措将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文化“浙军”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浙江故事正在实现从“特色展示”到“价值共鸣”的质变。这既是在交流互鉴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浙江探索,更是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面向未来,浙江将继续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在新征程中书写更多兼具中国气派、浙江韵味的时代华章,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