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实习生 邵格
通讯员 陈维 吴茹梖
近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精心打造的“二十四节气里的校园”系列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关注。该系列短视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脉络,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与影像艺术,捕捉校园四季的微妙变化,讲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动人故事。
“量身定制”,让二十四节气“触手可及”
“‘立春’时节教学楼前绽放的第一枝海棠,‘夏至’荷花池畔晨读的学子身影,‘霜降’银杏大道上铺满的金色落叶……这些画面都是我们精心捕捉的瞬间。”拍摄团队负责人、大学生通讯社视频部邰天星同学介绍道,“二十四节气里的校园”从创意萌芽到正式拍摄,再到制作完成,历时一年半,凝聚了20余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文稿润色、妆造设计、道具选定、取景拍摄、剪辑配音……每一个节气视频都经历了数次的调整打磨。团队成员深入研读古籍,从文献记载中汲取灵感,为每个节气“量身定制”专属脚本,巧妙融合节气介绍、民俗活动、古典诗词、古风音乐与校园生活,力求让传统节气文化在现代校园中焕发新生。
据统计,“二十四节气里的校园”发布以来,浏览量累计超二十万,收获无数点赞,观看视频的师生纷纷称赞其为“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教科书”。
与时间赛跑,捕捉节气里的“自然韵律”
“节气拍摄最大的挑战就是‘稍纵即逝’。”邰天星感慨道,为了将节气变换的细腻变化真实呈现在镜头前,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严格遵循自然时序,争分夺秒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节气“密码”,比如“雨水”人工湖雨打芭蕉的清响,“白露”时节竹林里晨露折射的微光,“秋分”之际昼夜平分时校园里独特的光影交织……




每一次拍摄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团队不断探寻自然之美、校园之美。“最刺激的拍摄经历,当数去年‘谷雨’篇的拍摄。”团队摄影负责人谢元峰回忆道。
“‘谷雨’前一周,气象预报显示整周都是晴天,但我们已做好随时拍摄的准备,期待雨水的降临。”“谷雨”前两天,天空飘起了细雨,团队成员抄起设备便直奔湖边。“等了许久的雨天终于到来,雨中的场景拍得特别美,大家虽然淋成了‘落汤鸡’,但相视而笑,心中满是喜悦。”谢元峰说起那日的情形,眼中仍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镜”入古籍,让“了不起”的文化焕发光彩
每隔十五天,是一个节气的轮回。团队成员要对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全新“审视”,锁定最具节气特征的景象,这让同学们也有了不一样的发现,“原来大操场旁的梧桐是全校最先落叶的”“图书馆门口的草坪在霜降后会结出六边形的霜花”……
“在典籍里探寻节气更迭,读懂四季万物变化,越发觉得古人的智慧令人钦佩。”邰天星认真地说,“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让这种了不起的文化被更多人看到。”这些“躺”在书本里的节气,在这群年轻人的镜头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目前,团队正在为拍摄最后一个节气“立夏”做准备,他们计划用学校荷花池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作为收官之作。“这一年来,我们追过日出日落,淋过雨、吹过风,也熬过无数个夜晚,但很荣幸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古人留给我们的‘自然密码’。”邰天星表示,所有的节气视频将制作成合集,作为礼物送给全校师生。
“策划‘二十四节气里的校园’是想让藏在典籍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熟知,展现校园‘环境美’‘文化美’‘人物美’的同时,引导青年学生领悟自然四时之美,珍视青春韶光、奋发进取。”“二十四节气里的校园”系列视频策划人、学校党委宣传部吴茹梖老师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年学生成长的精神养料,让‘美在武设’的校园文化品质成为涵养青年学生的能量场。”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