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朵鲜花祭英烈 三年坚守慰忠魂 异乡母子徒步祭扫842座鄂南烈士墓

时间: 2025-04-08 08:46:00

咸宁网讯 记者饶敏、周萱、见博 报道:4月3日清晨,咸安区鄂南烈士陵园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中,842座黑色大理石墓碑整齐排列。杨晶晶和15岁的儿子夏博阳手捧两大束新鲜菊花,提着一袋沉甸甸的糖果和水果,开始了他们第三年的清明祭扫。

“先把墓碑擦干净,再献花。”杨晶晶轻轻抽出纸巾,细致地拂去一座墓碑上的落叶。碑文显示,这里安葬着26位无名烈士。夏博阳学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为相邻的墓碑清理落叶。母子俩配合默契,一个摆放菊花,一个放置糖果。每祭扫完一座墓,他们都会深深鞠躬,表达诚挚的敬意。

陵园负责人郭磊站在纪念广场的台阶上,望着这对母子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慨道:“三年来,他们是唯一走遍842座墓的祭扫者。”

郭磊介绍,往年清明,祭扫活动多由单位和学校组织,像这对母子坚持三年、逐墓祭奠的,前所未有。

更令人动容的是,杨晶晶和儿子并非烈士亲属,甚至不是咸宁本地人。

杨晶晶是湖北孝感人,丈夫来自湖南岳阳。2021年因工作调动,全家迁居咸宁。谈起为何坚持祭扫,杨晶晶声音微微发颤:“2023年,我带儿子看完《长津湖》,电影结尾,整个连队几乎全部牺牲,点名时只有一人应答……”她顿了顿,泪水盈眶,“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总要做点什么,让儿子明白幸福从何而来。”

通过网络查询,她联系到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次知道了这座位于107国道旁的烈士陵园。

“第一年没有经验,只带了500枝菊花,根本不够。”杨晶晶有些不好意思,工作人员劝她“心意到了就行”,但她坚持:“明年一定补上。”

第二年,母子俩带来1000枝菊花;今年,除了鲜花,他们还精心准备了水果和糖果。

“这位烈士牺牲时才13岁,比阳阳还小两岁……”杨晶晶在一座墓碑前停下,轻轻放上一颗软糖和一根香蕉,并细心地撕开糖纸,“烈士用生命换来我们的‘甜’,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尝到甜。”

上午10时,咸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运舟特意赶来,为母子俩送上《桂乡忠魂——咸安英烈传》《中共一枝梅——钱瑛》两本书,并邀请他们参观鄂南英烈事迹展,以便更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红色文化。

截至下午1时许,母子俩共祭扫842座烈士墓,摆放鲜花1000枝,糖果零食800余份。

临别时,微风拂过陵园的桂花树,树叶沙沙作响,仿佛烈士们在诉说着欣慰。杨晶晶望着满园苍翠,轻声却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在咸宁,这个约定就不会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