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在隆尧福顶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充棉封口车间,工人们正在对毛绒玩具封口。 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摄
4月21日,隆尧福顶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尧福顶公司”)包装车间,打包工郭运川熟练地将三个毛绒玩具作为一组,装进塑料袋,然后四袋为一箱,装箱封口。在他前面,形状各异的三种毛绒玩具堆成三座小山。
“这些毛绒玩具将装车发往国外。去年,公司对生产线进行了数智化改造,产能上来了,订单更多了。”郭运川高兴地说。
最初听说要智改升级时,郭运川忐忑不安。“担心一改,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替代。”郭运川不好意思地说,为此,他还专门找到双碑乡驻企服务专员和丽娟理论过。经过一番解释,他才知道,公司对关键工序实行自动化升级,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工作岗位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郭运川说,他因眼部残疾,前些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隆尧福顶公司落户当地,在有关部门帮助下,他进入公司成为一名打包工,一干就是8年,支撑起整个家庭。
如何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他们增收?
“提高市场竞争力,向高端市场突围。”和丽娟说,只有企业发展得好,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去年以来,在相关部门帮扶下,隆尧福顶公司与安徽一家优质毛绒玩具生产企业达成合作,代加工这家企业的高端订单。为此,隆尧福顶公司购置了智能激光机、全自动绣花机、电动缝纫机、自动开棉充棉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对布料裁剪、绣花、缝纫、充棉等关键生产工序进行数智化改造。
在新改造的裁剪车间,记者看到,两位工人将十几厘米厚的短绒布料放到智能型多层裁床上,六头激光切割机通过精准定位,刀头每5秒一次,在面料上划过,整块面料很快被切割成不同的形状。
与智能化裁剪不同,在充棉封口车间,更多靠的是手艺。“原本做鞋缝衣的手艺,没想到在这儿派上了用场。”解香珍老人拿起一只毛绒玩具,一手对齐捏紧开口,另一手快速穿针走线,十几秒便完成一只毛绒玩具的封口,针脚整齐,美观结实。随着自动开棉充棉机的使用,充棉效率大幅提升,封口作为下游工序所需人数也有所增加,解香珍便是新增的工人之一。
“去年,我们产值大大提高,岗位也大大增加。”和丽娟说,去年全年实现产值2800万元,同比增长近10倍;员工由不到90人增加到180多人。此外,通过将部分工序外包或下放到户的方式,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00多名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较之前人数增长2倍多。(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