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短期贷款表现亮眼 3月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

时间: 2025-04-14 20:21:00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3月信贷和社融数据均超预期,其中社融数据更是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3月金融数据出现两个积极的信号:本月贷款增速时隔2年重回上行,居民和企业信贷均好于去年同期;同时,狭义货币(M1)增速转为上行,打破了过去2个月连续下行的扰动。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记者表示,这主要受企业贷款较大幅度同比多增,以及政府债券持续大规模发行带动;同时也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增强。“预计接下来财政稳增长将在促消费、扩投资方向进一步加力,政府债券融资规模还会处于较高水平,这些都将推动二季度信贷与社融持续提速。”

企业贷款是核心拉动因素

3月为传统信贷大月,信贷投放强度季节性回升。央行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环比多增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带动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小幅反弹0.1个百分点,表现超出预期。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3200亿元。

民银研究认为,这主要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向好、春季基建等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房地产成交活跃度提升以及提振消费政策发力,使得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均出现积极变化,共同推动信贷增速回升。

企业贷款不仅是信贷增长的主力军,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有关数据显示,3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4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4万亿元,同比多增4600亿元,是核心支撑项;中长期贷款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降幅显著收窄。

“3月全国制造业PMI为50.5%,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预期向好提振企业信贷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企业短贷同比多增的现象,冯琳认为,这可能与企业经营周转资金需求增加、金融“挤水分”效应边际淡化,以及当月票据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走高,短贷对票据和债券融资形成一定替代等因素有关。

有关数据显示,3月票据融资季节性减少1986亿元,同比少减514亿元,对信贷整体同比多增也有一定拉动。

在中长期贷款方面,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则延续少增,但少增幅度仅200亿元。

冯琳分析称,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同比少增,主因年初置换债大规模发行,3月还有较大规模城投平台存量贷款被地方政府债所置换,这会直接拉低当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新增贷款=新发放贷款规模-贷款偿还规模)。

M1增速转为上行

记者注意到,虽然3月末M2同比增长7%,与2月末持平,但3月末M1同比增速为1.6%,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1.5个百分点。

对于M1增速上行的原因,冯琳表示,这主要源于3月用于化债的地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加之企业短期贷款多增,直接推动企业活期存款多增。同时,3月一、二手房市场总体保持回稳态势,带动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也对M1增速有一定支撑作用。

来自银河证券统计显示,3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9%,这将有助于推动居民存款回流企业。同时,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BCI企业经营状况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上行,3月环比2月上行1.98个百分点至54.75,显示企业预期持续回暖。

在地方债发行方面,据民银研究统计显示,3月政府债券新增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特别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维持较快发行节奏。另有数据显示,1—3月,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累计净融资1.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

不过,冯琳同时指出,当前M1增速仍然明显偏低,显示后期还需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企业投资信心等方面持续加力。

总体来看,梁斯对记者表示,经济主体预期乐观带动一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未来,在国外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监管部门已轮番表态将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计金融数据将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