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工人日报社评丨整治职称评审不实信息,护航劳动者职业成长

时间: 2025-04-09 07:44:0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整治职称评审不实信息,护航劳动者职业成长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职称、职业资格是劳动者职业成长的刻度,在提升劳动者个体收入待遇、调整职业发展方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待相关方面接续努力,堵漏洞、强监管,坚决遏制“代评”“包过”之类的骗局,让假消息、真骗局无处遁形,让好政策真正惠及劳动者。

据4月7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一条“重庆全日制本科十年直接认定副高”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职称评审取消了很多限制条件,不看前置职称,全日制本科毕业满十年可直接认定副高职称,不需要中级职称。人社部门回应称,这一消息为不实信息。专家指出,职称评审谣言盛行大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建议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同时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审要求和流程,强化技术技能贡献,突出工作业绩。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不时出现提供职称评审或职业资格评定代办服务“绿色通道”、承诺“花钱免试”“代评包过”之类的消息,令一些不明真相、想要“走捷径”的人上当受骗。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不但扰乱了正常的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认定秩序,而且也给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带来了负面影响。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称和职业资格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自身专业素质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标志。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评定有着严格、规范的制度,只有符合相应的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评定且通过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职称或职业资格。“花钱免试”“代评包过”之类显然与此不符,背离了建立职称、职业资格制度的初衷。

职称、职业资格的评审、评定与劳动者的利益密切关联,个别不法机构在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定领域全流程造假,甚至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一些人抱持“宁信其有”的心理,成为了被骗对象、付出了高昂代价、丧失了宝贵机会,这背后的原因和危害不可小觑。

一方面,随着我国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定改革的深入,评审评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断优化,但一些评审、评定机构存在程序不透明、标准不公开等问题,参评者对相关政策缺乏足够了解,这给一些不法机构提供了行骗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不法机构不断换“马甲”行骗,个别地方还存在评审、评定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现象,这给一些不法机构的行骗行为披上了看似合法的“外衣”。

事实上,针对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定过程中的乱象,有关部门开展过相关整治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类似不法行为禁而难绝,这提示我们仍有一些方面需进一步做实做细。比如,加大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定相关制度的宣传,增强其公开度和透明度,让参评者充分知晓相关条件和程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对特殊政策理解不准确而导致上当受骗;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贡献和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定中的占比,让一些受限于“硬杠杠”而被迫“走捷径”者能通过正常程序参评;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代办机构虚假宣传和打“擦边球”等行为,斩断代办链条中的不当利益输送,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职称、职业资格是劳动者职业成长的刻度,在提升劳动者个体收入待遇、调整职业发展方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待相关方面接续努力,堵漏洞、强监管,坚决遏制“代评”“包过”之类的骗局,让假消息、真骗局无处遁形,让好政策真正惠及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