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春秋, 铜质,敞口平唇、束颈附耳、深腹蹄足。

赵卿(赵简子)墓俯视图
1988年金胜村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出土,山西省博物院藏。

鼎耳、器腹饰夔纹和蟠螭纹,颈饰牛头双身蟠螭纹,鼎足跟部是高浮雕的兽面纹;
形体硕大,为所见春秋时期最大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重达 220公斤。
鼎作为煮牲、盛牲器,是祭祀祖宗或宴请贵宾时的核心,根据周礼记载可分为镬鼎、升鼎和羞鼎。
升鼎
升鼎,也叫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熟肉的器具。
羞鼎
羞鼎,则是盛放佐料肉羹的器具,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赵卿墓出土的镬鼎
镬鼎,形体巨大,多数没有鼎盖,常用于直接蒸煮牲口。根据《周礼》,镬鼎依形制大小,依次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这么大的鼎,应该是用来煮牛的。

镬鼎出土图片
在烹煮时,不同的食材需要用不同的镬鼎将其烹煮。这件镬鼎出土时,鼎内放有牛肩胛骨一块,参照该鼎的大小推断它应该是可以煮全牛的牛镬。
镬鼎属于圆形的青铜器,具有对称的几何形状,利于进行分层分块制范。从镬鼎上的范缝来看,此鼎的范铸结构明确,就是将耳、足、圆形环分别用2块合范铸成,鼎身则是由8块分范合铸。
为了保证青铜器各范块衔接完美无错位,一般会采用榫卯结构将范块结合在一起,现在镬鼎鼎体的外围还可以看见隐约的范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