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其实关于冬至习俗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版本的故事,虽然故事都大不相同,相同的就是包饺子!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在过去,很多贫民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特别到了冬天,又饿又冷。医师张仲景来到民间,发现了人们的疾苦,只见很多人耳朵被冻的通红。
于是,他便开始研究,发明了用羊肉、辣椒、驱寒药物做成的“驱寒汤”。这种“驱寒汤”主要做法是,把羊肉煮熟、然后搭配着辣椒和驱寒药材剁成馅,接着用面皮包裹起来,下锅煮熟。百姓们喝了这种“驱寒汤”后,果然耳朵不冻了,身体也暖和了。

到了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就做了一种类似“驱寒汤”的食物,就是如今我们所吃的饺子。在过去,饺子俗称饺耳,是由张仲景发明驱寒汤而治好了百姓们的耳冻才来的。所以现在,在民间就流传着“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俗语,这也是在纪念张仲景对百姓们的恩惠。
关于冬至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也会有不同的习俗!并且有很多的俗语和谚语!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习俗文化正在淡化,正在消失!相信很多年以后就会断了传承!希望我们都能行动起来,保护好民间传承!让快乐永远流传后世子孙!
朋友们,你们当地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和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