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炸春卷是哪个地方的菜(舌尖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春卷)

时间: 2024-11-25 17:17:31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并且在漳州一带清明时节也吃春卷,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春卷,指用面皮裹上馅料油炸而成的一种食物。炸好的春卷金黄酥脆,鲜嫩多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馅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正如其名,这种食物多在立春时节食用,馅料也以春天的时鲜蔬菜为主。中国北方地区多用韭菜与豆芽,南方地区则多用白菜与芹菜。

春卷由来:

春卷是一道历史悠久的美食,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现有文献的主流观点认为,春卷最初起源于晋朝的「五辛盘」。

晋朝时期,人们在立春时节有食用五辛盘的习俗,即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放上葱、蒜、韭菜、油菜、香菜,这五种蔬菜味道强烈,被称为「五辛」,薄饼大如圆盘,称为「盘」,这种铺上五辛蔬菜的薄饼便称为「五辛盘」。

从春盘到春卷

春卷的盛行主要是在唐朝以后,这时的五辛盘更名为「春盘」,用于包裹蔬菜的薄饼被称为「春饼」。不同于晋朝的五辛蔬菜,唐人在馅料的选择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生菜、萝卜等性味较温和的蔬菜。唐朝《四时宝镜》中记载:「立春日食萝卜、春饼、生菜,号春盘。」

在立春这天, 家家户户擀面烙饼,将烙好的饼皮摊在瓷盘上,再铺上新鲜的蔬菜制成「春盘」。由于春盘携带方便,好吃易做,人们在出门踏青游玩时喜欢将其作为野餐食物。

到了宋朝,人们依旧遵循着立春吃春盘的传统。春盘的内容逐渐丰富,越是处于社会上层阶级的人家,制作的春盘就越是讲究。据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朝廷后苑中的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皇帝会在立春之日,将春盘赏赐给百官近臣,以生菜、染色萝卜装饰的春盘被放置在大匣子内,受到赏赐的臣子无不感激涕零,于是民间也逐渐纷纷效仿,将春盘作为礼品互赠亲友。

随着宋朝市肆文化的发展,春饼不再只是立春时的特制食物,而成为一种四时皆有的小食被放在市场上贩卖,记录南宋都城风貌的《梦粱录》一书就对此进行了描述。

及至元朝,已有文献记载油炸春卷的制法。元朝无名氏编著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提到一种 「卷煎饼」,即「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已上除栗黄片切。外界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炸焦」,这是有关炸制春卷最早的记载。另外,「卷煎饼」一称中的「卷」字也对后来春卷的定名有一定的影响。

明清时期,烹调技法有了很大的提升,虽仍以「春饼」为名,但已是以卷状的形态存在,做法也愈加趋向于精致化。清朝《调鼎集》中记载了春卷的多种制法:「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鸡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共剁碎,卷春饼切段。单用去皮柿饼捣烂,加熟咸肉、肥条,摊春饼做小卷,切段。单用去皮柿饼切条做卷亦可。」无论是形状、馅心还是制法,都与今日的春卷类似。

清朝时期的炸春卷不仅是民间受欢迎的小吃,更登上皇帝的餐桌,成为宫廷点心。在清朝满汉全席的108 道菜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做法:

1、荷兰黄瓜、胡萝卜、紫甘蓝、包菜、生菜和红黄甜椒洗净,分别切丝,备用。

2、基围虾洗净,在虾尾第二节和第三节连接处,用牙签挑去虾线。

3、洗净的秋葵和去好虾线的虾,分别入沸水锅焯熟,放入冰水中备用。

4、焯熟的虾去壳,剥出虾仁,备用。

5、捞出冰水中的秋葵,樱桃番茄和荷兰黄瓜洗净,分别切片,备用。

6、取一个直径比越南春卷皮大的圆盆,倒入60度左右的温水,放入越南春卷皮,浸泡5秒左右(容器也可以用略有深度的平底锅代替)。

7、将泡软的越南春卷皮平铺在案板上,中间放上生菜丝、卷心菜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红黄甜椒丝和虾仁等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