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颂母之诗屡屡可见,而鲜有赞父诗篇。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这是郑板桥在《春兰图》上的一首戏谑幽默的题诗。郑板桥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罢官之后却囊中羞涩,平日里也只能靠卖画“佐朝餐”, 诗书画世称“三绝”的一代大才子,连女儿出嫁都无法给出体面的嫁妆。爱女情浓的他,也只有无奈地碾磨挥笔,为女儿画一幅《春兰图》作为相陪的嫁妆了。可此物却胜过黄金万两,告诫后世子孙,为官之道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苏东坡先生的《洗儿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位连王安石都慨然“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全才,一生深受“才华”之累,诗词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嫉妒诬陷,几遭贬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他惟愿儿子“无灾无难”。他的三个儿子虽一生平平,官小财寡,但在父亲受难之时却万里相随、不离不弃,父子间亲情满满。东坡的一生充满坎坷,可他那“惟愿孩儿愚且鲁”的另类父爱,却像是开在苦难生活中最美的花朵。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清代宋凌云的这篇《忆父》,每读一次就共鸣到心中悲戚。虽隔着岁月之河,我也同诗人一样身处吴地,仰望他乡碧空中的舒卷白云,南北阻隔,悠悠情思难寄亲情之殇。一抔黄土,两行清泪,那长眠于黄土之下的父亲,是我内心永远的伤痛,梦回相逢,往事依旧清晰如昨。
无论岁月如何绵长,父爱永远都是世间最暖的那份情,最真的那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