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米价来折现的错误性
1.1 理论支撑
我之所以认为,不能以粮食价格来折现古代货币的现代价值,是因为
- 单亩产能---现代粮食的规模化生产导致单亩产能骤升,而且有了杂交水稻技术后,产能又提升了好多
- 种植面积---现代的粮食种植面积远远大过清朝时期。(想想看我们新疆建设兵团,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大量的土地被开垦)
- 食物多元化---清朝时整体来看,食物相对匮乏,吃肉算奢侈品,大多数人以出力气的工作为主,所以每餐靠吃主食米饭/面为主,而现代人每餐实际吃的主食太少了,大量的被各种鸡鸭鱼肉,蔬菜,海鲜类替代。
- 国家政策---建国后,粮食价格长期被国家政策稳着
而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粮食的需求量的增长,完全抵不过粮食供给量的增量;供给量长期富裕,就会抑制米价的上涨,更何况国家有中储粮,一旦粮价上涨,国家就会开仓放粮,粮食价格几乎涨不起来。
所以,我认为:
A. 粮食价格是无法充分体现出通货膨胀的(话句话说:粮食的价格完全跟不上通货膨胀率)。
B. 必须用稀缺商品,比如房子,甚至螃蟹都是很好的折算标的商品!
1.2. 强行按米价折算
如果我们强行用米价来折算银两的价值,会是怎样呢?
我们找到了2018年李晓巧在【人民周刊】发表的《从明清米价看康乾盛世》一篇学术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如下:
“从康熙八年(1669年)直到康熙中后期,江南地区米价都比较稳定,每石新米最低价格在五钱一二分银子,米价上限至多不超过二两银子。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三月初一,江宁织造曹寅上报:“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漕船一到,则米价更贱。”
我们就按高价来计算,按2两白银=1石
1石=10斗=150斤=75千克=150斤
即米价大约为0.0133两白银/斤
2021,每斤米价约3元;故,康乾时的1两白银,用大米来折算的话,相当于2021年的225元。
1.3矛盾之处----荒谬之处来了:

【红楼梦】书中说的很清楚,贾府的大丫鬟,如晴雯,袭人级别,每月的工资是1-2两银子,同时包吃包住,一年四季所有的衣服也是贾府提供。
那就是说,她们这样的标致聪明的人儿,穿越到现代,工资才225元-500元?(那我也能像宝二爷那样雇得起3-4个大美女伺候我了?)
要知道,这些丫鬟当时穿的服装,虽然比主子的阿玛尼,LV档次低一些,但一身派头下来价值也不菲的,书中可是有提及的。所以折合成现代月薪225-500元的话,显然荒谬至极!
这个案例同时可以说明,折算古代货币的现代价值,以米价为标的,来进行折现是非常不科学的。
所以说,一定要找相对稀缺性的商品来作标的比较科学,房产相对科学,另外,刚好书中提到了螃蟹。

用螃蟹来折算白银现代购买力

在清朝社会,螃蟹也不是一般老百姓随随便便能吃的;进入2021年,我相信阳澄湖的大闸蟹,也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天天能吃得起的。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周瑞家的媳妇与刘姥姥有一段对话:
周瑞家的道:“早起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秤两个三个,这么两三大篓,想是有七八十斤呢。”
周瑞家的又道:“要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
平儿道:“那里都吃?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儿的,也有摸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从古代的计量单位可知:100分等于10钱,10钱等于1两。刘姥姥所说的“5分一斤“”,意味着1两白银可以买20斤这样的螃蟹。是怎样的螃蟹呢? 注意是,“2-3只,即是一斤的螃蟹“,这就是说,单只螃蟹在3.3两-5两的大螃蟹。
想必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吃的螃蟹自然也是阳澄湖档次的,我们就按照阳澄湖的4两重的螃蟹计价,其2020年的售价大约200-300元一斤,那就意味着1两银子的折现到如今的价值为4000-6000元。
为方便起见,我们就按照5000元来计算好了。
这就是说,如果贾府二等丫鬟的月薪是一两银子的话,那就是说,折算到现代社会,相当于包吃包住,包一年四季的衣服,月薪5000元,外加各种领导给小费,像宝二爷,黛玉这样出手阔绰的,我估计丫头的月薪很容易上万。